找到相关内容7345篇,用时3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心”佛教之最终成熟

    是释迦牟尼出家悟道才创立③。出家(隐居)修行本是古代印度一种文化习惯,即一个人如果在尘世中遇有烦恼痛苦就往往会出家修行以求得解脱,而其修行方法则不外乎“禅定”(Dhyana)和“苦行”(或“头陀行”Dhata)。释迦牟尼出家也是一仍旧贯,先习“禅定”——“不用处定”和“非非想定”④。发现不能解脱,再修“苦行”,还是不能解脱。于是释迦牟尼遂果断地放弃了先后总共修了六年“禅定”和“苦行”,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25386649.html
  • 仰山慧寂生平考略主

    而来。  辛亥革命,废府留县。1914年至1920年间,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,把前清南雄府、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,称为南韶连道,改称岭南道(道治在韶关)。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。1936年,...十三县。1983年6月,实行地、市合并,原地区所属清远、佛岗划归广州,合并韶关市现辖12个县和三个市辖区。  综观韶州的演变历史,没有发现怀化与韶州关联,也许是由于地名变化,或者是辖区变迁,...

    华方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187053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释迦牟尼佛一句话:“佛在世以佛为师,佛灭度以戒为师;毗尼住世,正法久住。”毗尼是戒律,若戒律住世,正法就久住,欲想振兴佛法,当奉行戒律。 以上三点:第一,戒是道德观念,第二,戒是我们清净心...,此时却又名报身佛,号卢舍那。 简略而言,悟从性起修六度万行,庄严素法身,修至功德圆满,素法身成为万德庄严报身,报身又化成千百亿化身,到十方世界,天上人间,转随意法轮,教化有缘众,所以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千年古刹净影寺

    京城在安心讲学,弘扬佛法。慧远居住长安净影寺,四方佛家子弟络绎不绝来此投学,由此名声大噪,盖过了原来景净寺,以致于慧远出家、学法景净寺反倒在当时湮没不闻。但到唐末至五代时期,由于战争频仍,长安...非为隋代高僧慧远所建,但史料显示,这里曾是他出家学法之地,也是他死葬骨之地。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,北周武帝灭佛时,慧远引经据典进行抗争,周武帝虽然当时没有降罪,但对此怀恨在心。慧远知道大祸就要临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00687690.html
  • 静海大和尚访谈录

    我就上灵岩山上去念佛,就一心一意地去念佛,心意很真切。本来去就不想下山了,来福一法师再三地跪下来求,非要我到浙江国清寺讲经不可。现在说来,那时候我们就种下了净土思想,一直到现在,我困觉做梦总是在...持初发心基础上而发长远心,这个很重要,是出家人一生修学根本。现在有句俗语是“出家一年佛在心头,出家三年佛在脑”,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?就是忘失了初发心。要恒自护念!印光大师就以长惭愧僧自名,把了...

    慧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04687812.html
  • 论唐代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影响

    空间;隋统一,实行“替国行道”[2]佛教政策,佛教发展蒸蒸日上,寺院营建日复一日,僧尼人数迅猛增长。伴随佛教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,佛教团体逐渐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社会力量,封建统治者出于维护自身...,如高祖制定《武德律》,太宗制定《贞观律》,高宗时成《唐律疏议》,玄宗时《唐六典》问世,尤其是两部书编纂,标志着唐代法律制度完备[3]。此外,还有杜佑《通典》及苏冕《会要》等制度史书编撰问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187941.html
  • 福建芗城区风景名胜古迹

    艺术品来说,这尊唐代大型造像,其价值不在云冈石像之下。   同藏经殿并列是陈太傅祠。由陈氏子孙掌管祭祀。祠有修真净室,原是陈金花梳妆阁。陈金花削发为尼,仍住此阁奉佛修真。墙外有姑娘墓,墓碑上...种植梅树千株,号为梅庄。每年冬梅盛开时节,邀请寺僧及名人饮酒赋诗,一时称为盛会。梅庄毁于兵燹。“栗园”系漳州府学岁贡生吴性学所创,其故址已无法查考。寺中方丈后院右角曾有一株树龄已300余年红茶花树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590988327.html
  • 观音传说 (上)

    看见前边。所以虚老诗上说:「脑见腮擒鹞子,顶门具眼捉飞熊。」在脑后边,有眼睛可以见到自己腮帮子。你看不见自己面;但是你若有千眼的话,后边可以看到前边;前边又可以看见后边,可以看见自己面目是...第一太子,名为“不眴”。(以下为白话内容)   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,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:“世尊,今日我以广大音声,告知一切众生,我所具有种种善根,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(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63988661.html
  • 圣者龙树菩萨略传

    海般众多眷属当中,极力称叹这位童子广大功德,并预言道:在我涅盘四百年之时,(他)将转世为圣者龙树且广弘佛法。   《楞伽经》中云:“南方碑达国,有吉祥比丘,其名呼曰龙,能破有无边,于世宏我教,善...。弃身离世,往生极乐刹。最终决定得,正等觉果位。”   《金光明经》中也对“举世见而生喜之离车子童子”予以了高度赞叹,并进一步指出,该童子也即后来大圣者龙树菩萨。   《入中论注疏》中引用《圣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1588763.html
  • 论师业力观

    轮回说,等流因果和异熟因果,实是互相影响增盛。如由过去瞋习、贪习等增盛,将影响到意识对事情判断能力,乃至影响到身心行为造作。这如《大毗婆沙论》所载:有一大象,由搭载佛塔到迦湿弥罗善业,命终,...虽然已成为过去,但依然随逐有情,相续不断,因缘会遇时,仍会引发果报。这能引发果报异熟因,是否有实在自体呢?   有部是三世实有论者,以三世实有学理来说:在未感果报前或感果报异熟因,或感得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